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 媒体报道
(转)皖江中心 打造区域创新“桥头堡”,助力铜陵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5

1.jpg

20185月,中科院“一带一路”专项《糖尿病无创检测仪在泰国的应用示范及推广》启动会顺利召开,泰国内分泌学会主席Boonsong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专家组长姬秋等专家出席会议。

2.jpg

201812月,安徽省医用光学诊疗技术委员会暨安徽省生物医学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届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3.jpg

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团队企业——泽攸科技的台式扫描电镜在铜量产。

4.jpg

富仕三佳与皖江中心合作开发的引线框架自动封装系统正在组装测试。

5.jpg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PM2.5检测仪批量化生产。

6.jpg

集装化货物智能装卸系统调试运行。

7.jpg

皖江大图

8.jpg

皖江中心科研产品组团参加科技成果展。

9.jpg

皖江中心科研团队企业——陆科光电LED支架智能检测剔除机获批量采购。

10.jpg

皖江中心入列“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铜陵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合作共建,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全省范围内布局的第一个院地合作平台。自20124月成立以来,在共建三方的高度关心重视下,皖江中心围绕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基地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铜陵地方产业需求,持续导入创新资源,推深做实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桥头堡”。先后入列“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安徽省科研院所”“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人工智能平台服务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服务平台”。招引科研团队创办企业25家,联合我市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80多项,2020年新增产值突破10亿元,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为我市科技型企业画出了一条持续向上的“曲线”。

锻造研发平台 形成引聚人才“强磁场”

多年来,皖江中心以铜陵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以积极参与地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为主线,坚持应用研究、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资源,先后在铜设立环境气象、生物医学光学、晶体材料、工业自动化、遥感应用检测、光纤传感和紫外激光应用等14个研发分中心,成功开发了50多个新产品及工程样机,大部分已实现产业化。皖江中心团队企业牵头组建的“安徽省生物医学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气象探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通过以柔性引进的方式,皖江中心吸引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及中科院系统其他院所的科研骨干来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和创新创业,凝聚和培养了一支逾300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这其中包括2两院院士、4名外籍专家,5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等在内的150名柔性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30多名工程化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为铜陵企业培养的120多名科研技术人员。“人才是第一资源。皖江中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以刘文清院士为首的中心管理团队和广大科研人员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付出。”市科技局局长王所宝说。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动“研之能”与“产之需”精准对接

近年来,皖江中心联合我市企业成功申报和组织实施了包括“高性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开发和应用”“CO2等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水相关气象要素探测设备工程化研发及产业化”等在内的50多项国家、省级以上纵向科技研发项目,为企业直接争取科研经费超5000元,进入实审及授权发明专利4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19项。

安徽陆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项“红利”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研制的深度学习图像分类的贴片式LED高精密封装支架自动检测裁切设备,解决了LED高精度支架生产过程中外观表面缺陷及不良品的识别和裁切问题。公司创始人刘根告诉记者,市场需求让他萌发了开发一款此类产品的想法,但缺少关键技术却成了拦路虎,当他得知皖江中心工业自动化分中心团队有此项技术研发能力时,立即通过市科技局联系了皖江中心,双方一拍即合,历时6个月攻关,20193月,他们的第一台样机交付使用,获得客户好评。2020年该公司实现销售800万元,近期又喜获一份价1000万元的订单。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走进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新产业部,由该公司自主开发制造的集装化货物智能装卸系统样机映入眼帘。这套设备能广泛适用于铁路站场、仓库等,是集装化货物智能装卸领域实现人工替代的理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而这个产品就是该公司与皖江中心的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也是皖江中心与我市广大企业产学研合作成功范例的一个缩影。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新产业部部长程光远介绍:“目前这一块国内行业纯人工替代基本空白,我们研发的这套装备集套箱装箱各功能于一体,可以说填补了这一空白。”

据悉,自2012年成立之初,皖江中心就召开了首批项目评审会,与蓝盾光电子、富仕三佳等企业开展7项产业化研发项目。后经多期项目评审,又陆续与铜峰电子、三佳山田等企业开展了30项产业化研发项目。多年来,皖江中心先后与铜陵100多家企业开展了300余次专项对接活动,在装备制造、光学设计、仪器开发、检测技术等领域承担180多项委托开发项目,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3亿元。通过深度合作、持续攻关,成功开发出170T超宽引线自动封装设备、PM2.5监测设备、激光云高仪、多组份烟气检测仪、激光雷达等环境和气象设备等一大批产品并投入市场,仅此,目前每年为我市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5亿元。得益于与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皖江中心长期的合作,蓝盾光电子股份公司2020年在创业板敲锣上市。

融入“双招双引” 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皖江中心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双招双引”决策部署,依托中科院系统人才荟萃、成果厚硕的优势,鼓励研发分中心科研团队及时将开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积极创办科技型公司。截至目前,皖江中心科研人员及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共创办企业25家,已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5家、规上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服务铜陵发展是皖江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培育科技型企业,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处处长、皖江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国庆说。

安徽易康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由皖江中心生物医学光学分中心创办,其研制4种型号糖尿病无创检测仪,已在500余家医院装机使用,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并成功进入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近期该公司还将推出皮肤胆固醇无创检测系统、组织氧合参数定量大视场成像系统、近红外荧光甲状旁腺术中识别系统、近红外脑血氧监测系统等多项重大创新医疗设备,发展成为慢性病诊疗器械及服务领域国内领先的科技型企业,并为后续登录“科创板”打下坚实基础。

在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方面,皖江中心配合市科技局、铜陵经开区及各县区先后招引中科院系统8个团队来铜创新创业,目前已有白雪冬、吕金虎、谢晨波、李会泉、汪志勇5个团队入列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谢晨波团队创办的安徽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臭氧和颗粒物激光雷达产品,目前形成销售收4200余万元、利税1300万元,并逐步扩大生产。李会泉团队创办的铜陵富翔铜再生循环利用有限公司通过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与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将铜废料直接利用清洁再生为铜线杆、铜合金和铜基新材料产品,替代部分电解铜,实现绿色制造,2020年实现产值超6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

日前又传来喜讯,省发改委公布2020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拟支持项目(平台),皖江中心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建设支撑平台,被纳入省人工智能平台服务商目录。

拓展对外合作交流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日前,我省第一批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名单公布,皖江中心位列其中。按照开放办中心的思路,皖江中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邀10多位院士来铜调研考察,促进与铜陵的产学研合作。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瑛担任安徽省生物医学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不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安徽泽攸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火天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易康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团队企业产品已经走向海外,销往欧洲及东南亚多国。

201711月亮相于泰国工业博览会的糖尿病无创检测仪获得了来自东南亚地区众多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2019411日,糖尿病无创检测仪产品收到了来自印度客户的首笔订单,正式进入南亚地区。无独有偶,安徽泽攸科技有限公司的PicoFemto系列原位透射电镜测量系统一经推出便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准确的参数指标和高稳定性获得国内外用户认可,完成SAA等认证体系,积极申请CE等认证体系,并计划在年内实现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销售。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皖江中心为我市培养了一支支优秀的人才服务队伍,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开发人才,助推我市企业走出国门,迈出国际化步伐。

推动新一轮三方共建 合力做大做优做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今的皖江中心,正在向着产学研深度融合基地、科研人才引聚和培养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创新基地、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基地大步迈进,越来越多的科研创新人才和初创企业纷至沓来,为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工研院副院长、皖江中心主任助理戴庞达介绍,“当前,皖江中心即将开启新一轮三方共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融入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服务于‘四个铜陵’建设,积极引进产业化研发成果在铜陵落地转化。”记者还了解到,为推进新一轮三方共建工作,铜陵市委、市政府,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省科技厅三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专题调研、互动走访,协商共建大计。在新一轮共建当中,皖江中心将积极融入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力支持铜陵新基建、新产业创新发展,强化铜陵企业转型升级技术人才支撑,推进与中科院协调科研院所产学研深度融合;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推行公司化改造、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推动皖江中心实现更大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引聚一支200人以上规模、梯次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落地转化2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为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新创办20家以上科技型公司,培育3-5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打造1家以上上市公司。

 

http://www.tlnews.cn/jsbb/2021-01/22/content_563110.htm


来源: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